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老化,水晶體很快會變得混濁,混濁到一定的程度之後,眼睛屈光會變得糟糕,這種情況之下看東西都會變得不清楚、或有複影。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白內障罹患率,50歲以上有60%,60歲以上有80%,70歲以上則高達90%以上,因此白內障可說是老年人視力健康的殺手…
白內障的成因
眼睛的構造很像一台照相機,角膜與水晶體是它的鏡頭;鏡頭髒了,底片再好,照出來的相片一樣不會理想。
眼睛看東西,就如照相機照相,必須透過「光」,光是走直線的,如果介質不一樣,則產生折射。從空氣(折射係數值為1)進入到眼睛的瞬間,光線會偏折,角膜是折光最大的來源,再經過角膜與水晶體之間的房水,光又會曲折一點。水晶體的後面是玻璃體,玻璃體的折光係數又多一點點(係數值為1.4),再來就是視網膜成像處了,如果中間這個介質或鏡頭(角膜+水晶體)髒掉了、模糊掉了,就沒辦法清楚成像。但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老化,水晶體很快會變得混濁,混濁到一定的程度之後,眼睛屈光會變得糟糕,這種情況之下看東西都會變得不清楚或有複影。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白內障罹患率,50歲以上有60%,60歲以上有80%,70歲以上則高達90%以上,因此白內障可說是老年人視力健康的殺手。大部分人在50至55歲左右,白內障開始形成,有些人白內障成熟較厲害,尤其是高度近視的族群、糖尿病患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更是如此。
白內障的型態 | 造成白內障的原因 |
老年性核性白內障 |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老化,水晶體變得混濁,其狀況多發生於50歲以後。 |
先天性白內障 | 染色體變異、胎內感染、或遺傳,都會導致先天出生後水晶體就發生混濁的情況。 |
續發性白內障 | 虹彩炎、青光眼、網膜色素病變等眼疾,都會引起白內障。 |
代謝性白內障 | 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患者引起的白內障。有人亦稱此為「併發性白內障」。 |
藥物性白內障 | 如紅斑性狼瘡患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而引起之白內障。 |
外傷性白內障 | 眼部遭受撞擊、穿刺傷、切割傷、高熱、或化學物灼傷,而傷及水晶體者。 |
視力第二春?
一般我們說白內障是由於水晶體上緊密結合的蛋白質變性,在白內障中間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區塊叫做核,中間的區塊會特別硬,旁邊叫皮質,那個的包膜,核性很厲害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很大的放大鏡,折射就變得很厲害,變成很明顯的近視。所以兩邊本來都應該都是400、500度的,怎麼可能突然變成1600、2100?這樣一般是白內障引起的。
我曾看過一位年紀大的病人,兩隻眼睛都有一點近視、白內障,可是一隻眼睛2100度,另一隻400度,其中度數高的眼睛,就是發生「核性白內障」。
一般我們老年人近視增加情況影響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怎麼現在能看了,水晶體球狀變厚,這種叫視力的第二春。視力第二春開始產生,其實不要太高興,因為這是核性白內障開始了。以前老花看不清楚,但現在可以看,當白內障開始,沒有變的很黃的時候你覺得還夠用,比較暈,暗一點,只要燈光打亮一點還ok,所以你會覺得視力變好,像返老還童,也有人稱為second sight。
什麼樣的情況要接受手術?
如果白內障使得眼睛的視力減少了一半,只有0.4、0.5(健保規定在0.4以下),日常生活也因此有不小的影響,當然可以考慮做白內障手術。但健保雖有此視力規定限制,另有些特別的族群仍有例外。如專業計程車駕駛、卡車司機、外科醫師等,因為職業的需求,必須保有精準的視力,其手術就在可行的範圍之內,而不需侷限在健保規定的視力0.4範圍內。
像這類情形,眼科醫師通常可與患者先做溝通,醫師寫下原因、目的後送至健保局去審核,健保局認為這樣的情況確實會影響生計,醫師言之有理,一般健保多半會給付部分費用動手術。
白內障手術除了可以治療白內障外,對年齡已經50至60歲的民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順便治療近視。一些五、六十歲的民眾在與醫師談到白內障手術時,常會詢問是白內障與近視不是有關聯性嗎?這樣是否只要動近視的手術就好了呢?事實上,如果你的白內障也已經慢慢產生,到了必須動手術的地步,只要接受白內障手術,原本的近視也可以獲得部分的矯正。
(歡迎閱讀本部落格《白內障手術的成功與否端視醫師操刀的技術》一文)
勿待白內障過熟才求診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年紀已經很大的患者,黑眼球的中間是白色的。為何會呈現白色?它的過程是由本來透光的水晶體,慢慢轉變成綠色,之後偏黃,一陣子後會變成較深的棕色,最後才變為白色。
這種情況說起來是很危險的,有可能是患者的前囊(水晶體前面的包膜)發生滲漏,使得裡面的蛋白質跑了出來,引發激烈的免疫反應而致成急性的青光眼。有些病患疼痛到受不了進而求診,才知曉是白內障過熟所造成。既然白內障可以透過手術及早恢復視力,手術本身又很安全,最好能適時求診,以減少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