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技術是利用一個很逼近的數學多項式,把光線視為是一種波動,希望能夠在眼睛作為一個很細微的修正,以符合電腦剪裁的需求。這項技術使得視力達到3.0或4.0,所謂鷹眼視力,已不再是夢想。
量身訂製__把水晶體屈光也考慮進去
目前眼科界最盛行的準分子奈米雷射,皆以193nm(奈米)光束對角膜進行汽化切削(另有一種固態雷射尚在研發中),雖然大部分人可以得到預期的需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因為每個人角膜的形狀並不完全一樣,縱使散光和近視的度數相同,效果仍然有差,因此有人提倡要量身訂製,以客為尊。
如果可以依據每個人角膜的形狀來做改變,則更會符合每個人的需求。然而眼睛的屈光,不單只是靠角膜,尤其是眼睛後面的水晶體也有部分的貢獻,所以也有人提議是否需要把水晶體屈光的情況也一併考慮進去。
就像有些人做了手術之後,雖然白天的情況良好,夜間卻會較為不便,眩光會出現,這是因為晚上瞳孔會放大。如果手術只是修正中間的部分(尤其只是中間那3毫米的地方),縱使術後白天一般的視力都非常好,可是有些人到了晚上瞳孔會放大到6至6.5毫米,美國方面也曾經做過測量,瞳孔最大可以到8.5毫米。瞳孔散得那樣大,如果只在中間做一小部分,其他沒做的部分,會造成另一個折射的面,這二個焦距不在同一點上,就會造成所謂的眩光,而水晶體仍是會部分地貢獻在你的視力上。
波前技術__數學多項式的電腦剪裁
這時有人提出一個想法,是否可以用數學式子來做一個模擬。每個人的眼睛,如果瞳孔在一定大小的時候做一個眼睛弧度的測量,這時我們用一個數學多項式(Zernike or Fourior polynomial)去做逼近,以符合電腦剪裁的需求。因此視力達到3.0或4.0,所謂鷹眼視力,已不再是夢想,這就是所謂的波前技術。
它把我們的眼睛整個屈光的情況,做一個綜合的考量,可以充分滿足每個人的生活型態和職業需求,如果說個人在使用眼睛時的瞳孔是放大的瞳孔(如夜間駕駛),此時則需要更大範圍的矯正,目前各家雷射技術的儀器也都正朝著這一方面來努力。在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範圍內,目前已有一、二型機器,被允許散光可以做得比較多,近視可以做得比較深。
需要精準視力的契機
在早期我們將光線視為一種波動,但到了愛因斯坦的時代,我們又將它視為一種光量子。波前技術是利用一個很逼近的數學多項式,把光線視為是一種波動,希望能夠在眼睛作為一個很細微的修正;而在一個大範圍的修正後,近視會減少許多,以傳統方式檢查出的散光,也都會明顯的減少。然而有些人的角膜並不是那樣的平整,如果我們能夠在比較不平整的地方,利用目前新的技術結合電腦做微細的修正,對於那些需要很精準視力的族群,是一種契機。
老虎伍茲也做近視雷射手術
屈光手術在眼科已經到達一個高峰,舉個例子,老虎伍茲現在擁有2.0的視力,乃是拜近視雷射手術之賜,手術之後的老虎,更是常常得到冠軍,因此對於小白球的狂熱族來講,這真是個福音。
追蹤器(tracker)、波前圖
我們的眼睛並不如想像中那樣乖巧,坐著檢查和躺著做手術並不相同,可能會左右移位,但這對雷射的輸出來講,影響並不大,所謂的「追蹤器(tracker)」發展已臻成熟的程度,其頻率已經比我們眼睛偏移的速度要來得快,可追蹤地非常準確,眼睛縱使在前後左右移動的時候,雷射還是可以打得很準。但眼睛如果是在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旋轉(cyclotorsion),則另當別論。
如果做的是波前技術,醫師會給一個波前圖(眼睛的地圖):可能是角膜,也有可能是整個眼球,電腦會按照指示去執行。地圖的方位是以時鐘方位作定位,如果因為躺下來手術和坐著檢查時,眼睛位置轉向了,比如說坐著檢查時,12點鐘方向有一個高凸的地方,躺下之後,轉到1點鐘的位置,我們在修飾的時候,還修12點鐘的方向,反而修過了頭,造成另一種不規則。現在很多的工程師都在這一方面做努力,在找一個最好的方式,試著讓坐著和躺著的圖形非常的相符,電腦依照正確的圖形來做修正,這樣角膜的形狀就可以滿足我們的要求,像差也會比較不明顯,視力也會變得非常地精準。
NeuroTrack/十字線 定位__讓準分子雷射再躍升
而如何做定位?每種準分子雷射儀都有不同的方式;目前來講,定位的參考點愈多愈好,大家都希望可以在圖形上做一個確認,修出來的視力則可以達到Super Vision或Eagle Vision(可達到4.0,就像衛星照像一樣,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看的很精準),而NeuroTrack/十字線定位是目前更精準的技術。對人類而言,2.5~3.0是目前眼球結構的一個極限,所以波前技術搭配NeuroTrack/十字線定位的發展,已讓準分子雷射再往上躍升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