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飛碟電臺《名醫On Call》的節目,經常會接到聽眾來電詢問有關眼睛白內障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很多大家共同關心的題目,所以我特別將此些問題以及專業回應,整理放在部落格上,分享給大家。
治療白內障手術前,請選擇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人工水晶體
為什麼人年紀大很容易產生白內障?
水晶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及水份所組成,成透明無色如果凍狀。
進入眼睛的光線可以通過水晶體,並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水晶體就像是照相機鏡片的角色,會藉著改變厚度來調整光線的折射,並使眼球聚焦。例如看近物時,水晶體會變厚。
但隨著年齡的老化,因為氧化所產生的自由基會破壞由α、β、γ這三種蛋白質構成的水晶體,特別是β這種蛋白質,被氧化掉以後,產生顏色會變黃,比較濁,就會產生白內障,所以,這個年齡愈大,水晶體老化,自然會產生白內障。
在者,我們每天接觸陽光,陽光的紫外線的也會產生所謂的自由基,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吸收的紫外線愈多,也會造成白內障。
一般說來,白內障產生最多的年齡大概在60歲前後,一個人到74歲,只有輕微的白內障,保養得還算不錯了,但真的很少有人可以避免白內障。
所以,我常在門診,跟病患開玩笑的說,如果你已經90歲,發現你的視力都還很好,都沒有什麼白內障,你可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凡人,你可能己經出神入化,變成神了。凡人都會有白內障,眼睛有水晶體的動物像狗,也會有白內障。
在美國讀書時,我有個眼科醫師的鄰居,養著一條狗,一天和他聊天,我才知道他的狗年齡已經很大,而且還去動過白內障的手術。可見,治療白內障目前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接受白內障手術,拿掉混濁水晶體,換一個比較透明清澈的人工水晶體,然後恢復健康的視力。
八、九十歲年紀大的老人家,可以接受白內障手術嗎?
年紀大是否能動手術,是許多人的疑問。
曾有一名九十一歲患者的家人問,老人家一隻眼睛已經瞎了,另外一隻眼睛有白內障,以前有青光眼,動過手術,但動完手術之後就看不見了。醫師建議他開白內障的手術,但是家人又覺得他已經年紀已經很大了,擔心開了刀之後連最後這一隻眼睛也看不見,像這一類病患,可以動手術嗎?有沒有必要動這種手術?
像這類情形,以我自身經驗來說,目前動過手術中年齡最長的是98歲,由於這名患者不良於行,所以一直坐在輪椅上,在生活上產生許多的困難。但是開完刀之後情況變了很多,還可看得到牆壁上的細微物件,患者因而興致很高,馬上要求動第二隻眼睛的手術。
以這種高齡來說,除非他的角膜真的很糟糕(開刀時看不清楚後面水晶體的情況會導致危險),一般只能用傳統的方式—「腦外摘除術」。反之,如果說患者的角膜狀況還不錯,就很值得嘗試。因為目前對他來說只是一個黑白的人生,但如果說開完刀之後可以看得較為清楚,縱使人生只剩下幾年,剩下的日子還是會生活得比較快樂些,這就值得了。
患者55歲,有白內障症狀,醫師建議進行白內障的手術治療。白內障手術成功的機率很高嗎?手術後會再發生複發性白內障的問題嗎?
白內障是一種眼睛內水晶體自然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水晶體會有慢慢發生硬化與混濁的情形。由於水晶體是由蛋白質組成,所以水晶體很容易受到氧化,如食物產生的自由基與紫外線的照射等的傷害。
目前白內障手術是以放置人工水晶體來取代原有的水晶體,意即白內障症狀已消失。
但是現今有所謂「複發性的白內障」(或稱後發性白內障),是在於白內障手術過程中保留原來的後囊,以便置入人工水晶體,而後囊在幾個月或幾年後,可能會再度變厚、混濁,而使視力模糊,此稱為複發性白內障。當產生「複發性的白內障」,醫師就會再進行後囊雷射手術,將其瞳孔放大,以雷射將洞打在已模糊的後囊中央部位,使光線可以再度通過透明的水晶體。
客觀地分析,以目前的醫學科技的發展,剛開完白內障手術就發生「複發性的白內障」機率或可能性相當的低,所以只要找到專業眼科醫師的協助,都可以避免以上問題的產生。
73歲的老先生,在不同的時間進行白內障手術,右眼手術滿二年,視力還可以,但看光線會比較暗一點;左眼手術滿1年,覺得光線蠻亮的,但看不遠,看不清楚,老先生想知道是否需要再請醫師協助進行治療?
年長者進行核性白內障手術後,1年以上,視力較不清楚,可以進行雷射的治療,特別是老先生的右眼,會有看不清楚的情況,就是所謂眼睛的後囊已經變厚、變成混濁,所以變成看東西會看得比較暗,比較不清楚,這就是所謂的「復發性白內障」,若真的有這種情況,只要進行雷射就可以改善。
但老先生的左眼可以看得清楚光亮,即代表後囊部份可能是透明的、或者後囊部份本身已經不存在,如果無法看得遠,就是可能有所謂近視度數的產生,如果兩隻眼睛度數差不多,可以靠配鏡矯正視力,所以,到醫院請專業醫師重新驗光,透過眼鏡的幫忙,戴起來不會有不平衡、頭暈、不舒服的感覺,那就可以不需要再開刀,只要靠眼鏡輔助即可。